國家計劃內統招 國標代碼:13767 福建省報考代碼👩🏿🎓🧚🏻:4043
MK咨詢熱線🤵🏻♀️😭:0592-3668017/3668015/3668016
技能型人才熱銷“大路貨”人才愁嫁
臨近畢業,今年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更是大於往年🏃🏻。來自就業市場的種種信息表明🦏,技能型人才受到企業追捧,而部分沒有專長的大學生遲遲找不到工作⇾。就業市場上的一冷一熱,反映了我國人才培養結構的失衡。
在近日舉行的濟南市專業技能人才專場招聘會上🏂,擁有一技之長的技能型人才成為“香餑餑”,受到眾多企業的青睞。春節過後,一些社會信譽較高的技工學校普遍迎來了招工旺季。“門檻都快被招工企業踏破了。”濟南鐵路高級技工學校MK就業辦公室主任嚴善林說,“我們學校的就業率這幾年都在98%以上,有的企業晚來一步🏄🏻♂️,就要不到人了。”
企業最缺的是什麽類型的人才?最近,山東人才網對企業展開了一項調查,將近一半的受調查企業認為😹,目前企業最缺也最難招的就是專業技術人才。從山東人才網近期的招聘情況看,幾乎所有行業的專業技術人才都供不應求,中小企業更是面臨專業技術人員難招的困境。
濟南市職介中心負責人介紹說,目前中小企業對技術研發人員🟩、生產製造人員、財務人員、人力資源人員等都有大量需求🏡,外資企業也急需大量本土化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。企業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論型轉向技術型🙂↕️、技能型♞💁🏼♀️,人才市場上甚至一度出現了高薪難覓專業技術人才的現象,技術性職業崗位仍處於不飽和狀態。
與技能型人才熱銷相比,一些沒有專長的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尤其突出🥊。山東一所省屬院校財會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劉彭對記者說➝🫸🏽:“這兩年財會專業的畢業生太多,僅我們學校每年就有三四百人👮🏿♀️,就業崗位僧多粥少。現在,同宿舍6位同學只有1人與用人單位簽了就業協議,其他人都沒有著落。”
大學生要想破圍而出還需“練內功”
近幾年🏛,技校生走俏與大學生就業難形成了鮮明對比👩🏻,部分大學生在多次求職碰壁之後,選擇了到技校“回爐”👨🏽🍳,而且這種情況呈逐漸增多之勢。
曾到山東冶金技術MK“回爐”的李達聲🚦🧘♀️,如今已是山東一家大型鋼鐵集團的班組長,月薪五六千元㊙️。他對記者說,自己當初上技校時也很無奈👩🏽🏫,本來大學畢業就想進大單位工作,但學的東西在就業市場上沒有什麽分量🪫。
“我是不得已才進技校的,但沒想到柳暗花明,我現在不僅收入超過了很多大學同學,而且在企業也很受重用。”
山東冶金技術MKMK就業辦公室主任羅振強說🚎🧑🏼⚖️,從2002年以來👵🏽,到技校“回爐”的大學生多起來,而且呈逐年增多的趨勢🧍🏻🧝🏻。這些學生大多是高職畢業生,因為大學階段學習理論知識多🦹🏻♀️🕺🏽,動手實踐能力差🅿️,找工作都遇到了困難,而培養動手能力正是高級技工學校的特長。這些學生來了以後都是從零開始,由於理論基礎好,成績都不錯👖,就業形勢也很好。
濟南鐵路高級技工學校MK就業辦公室主任嚴善林告訴記者🖕:“高職畢業生來我們學校‘回爐’的,每年都有二三十人🌈,我們都不當新聞了👱🏼♂️🧑🏼🤝🧑🏼。我們是學製教育🙋♂️,如果有短期培訓,來的大學生會更多🤷🏼♀️。”
據知情人士介紹🙇♂️,目前很多高校采取大堂上課的方式,無法照顧專業特點,一般專業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💷。高校辦學條件的改善滯後於學生規模的擴大👰🏽♂️👩🏼✈️,影響著高校教育質量。不少用人單位也反映,高校培養的學生不是社會迫切需求的復合型🚵🏿、實用型人才👊,畢業生普遍缺乏適應社會的廣博知識和實踐能力⛄️。高校教學內容和專業設置與社會的實際需求脫節🗣,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🕵🏻。
說起當前的就業難,山東一位高校副校長不無憂慮地對記者說📨:“高校擴招後,學校的硬件建設以及教師的培訓很難滿足擴招需要,缺少優秀的教師,高等教育質量怎麽提高🚣?”
據高教界人士介紹👨🏻🦼,部分高校盲目追求熱門專業,專業趨同現象嚴重,造成人才供求過剩;有的高校市場靈敏性不夠,專業劃分過細♾,專業無特色👩🏻🦽➡️,教育無特點,學生無特長,專業不能適應市場變化,結構性矛盾突出🔝;有的高校對一些冷門專業🏠、社會需求少的專業,不做及時調整,課程內容、教學方式改革滯後,導致學生一畢業就失業。
“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很多,但是如果不能盡快填補教育與市場之間的裂縫,提高高等教育質量😎,練好內功🧘🏼♀️,大學生乃至研究生就業的嚴峻形勢也許一時難以緩解🥅。”這位副校長說。
大學生創業:箭在弦上路在何方
隨著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激增🎊,“大學生創業”又成為一個熱門詞匯。在社會新增就業崗位滿足不了新增大學生需求的今天🧑🏻🦽,鼓勵大學生通過創業實現就業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緊張的就業形勢。但是,當前能夠實現自主創業的大學生還不多。
據了解,在國外,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一種風氣,而在我國,還沒有形成一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良好氛圍🧔。據記者調查🏄🏽♂️,目前大學生創業還多是停留在敢想不敢做的階段。教育部統計數字顯示,2004年自主創業的高校本科畢業生只占畢業生總數的0.31%👩🏿🎨,2005年這一數字提高到0.4%。
廈門大學學生創業指導老師木誌榮介紹說,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不足與高等教育體製有關。美國的高等教育是服務型🧑🦱、開放型的,一般都實行“學分製”🏄♂️。學生只要修夠學分即可拿到文憑👩🏻🍳,在校時間不受限製👹,因而學生創新能力較強,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性格和競爭意識。而我國的高校教學是管理型、封閉型的,實行的是不完全“學分製”,大部分學生不能提前或推遲學習時間𓀛,接觸社會的機會不多🦀🧑🏿⚖️。在這種教育環境下,學生創新意識不足,普遍缺乏一種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⚪️。加上過於註重學習的過程和形式🧗🏼♀️,而忽略了學習的目的🚜👨🏼🦳,因而走出校園譜寫創業史的不多。
近年來👨🏽🚒,很多地方政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不少幫助,但大學生創業仍面臨一些現實困難。去年9月,濟南市多部門聯合推出擔保措施💵,畢業大學生只要持失業證,並從事家政服務、打字復印等19項微利行業,就可以為他們提供信用擔保🍿,大學畢業生就可以申請到最高額為3萬元的貸款,並享受50%的貼息💥。這一舉措推出以來🦸🏿,領取這一項貸款的大學畢業生卻寥寥無幾🫃🏽。
山東一所高校畢業的李棟曾經咨詢過創業貸款,最後也選擇了放棄申請🫵。他說📖,申請貸款必須持失業證🥴,還要履行相關的各種手續,才能給予擔保🫅🏽。“申請手續太麻煩,而且3萬元貸款額度太小。希望國家出臺一些更加切實有效、操作性更強的政策來激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🛀🏻🃏,同時通過創業前指導等措施幫助大學生規避風險,順利創業。”
(摘自《中國青年報》2007年5月14日)